我所在的公司——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英文名称是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本是一家台湾公司,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国际化,但其绝大部分员工仍是华人,大家平常说的都是中文(比较正式的一些会议使用英文,因为要照顾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需要),但公司内部的大部分文件却是英文的,尤其是产品规格书,全是英文。过去这些文件中的英文还不够纯正,但近年来却逐渐纯正化,因为写作者中出现了真正的美国人,那种风格就变得很明显了,尤其是当他们还是大师级的人物时,他们对这些文件的写作风格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我曾经对这种讲中国话、写英文的现象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你不直接写中文呢?这样至少对中国用户会比较好,对我这样的英文不好的人也很有帮助啊。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些台湾同胞在学习阶段所用的教材全是英文的,里面的专业概念从来不会用中文去进行表达,所以很难用合适的中文把它们表达清楚,英文就成了很合理的选择。这种英文化的写作环境也有一个巨大的好处,立锜在进行国际化拓展的时候很方便,让很多国际化的大公司成为了它的用户,而且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很高,通过网络销售所涉及到的用户远远高出中国市场很多很多,这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电子市场中心的今天显得很突兀。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今天的我们已经在通过网络销售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同时也开始安排产品规格书的中文化进程,希望大家能够读到纯正的中文规格书,以方便大家的使用,但是这一进程开展起来其实并不顺利。
翻译,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这其实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那是要把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头脑中的意象的文字变成另一种文字并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新的意象的事情,如果稍有偏差,读者形成的意象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和原有的意象可能八竿子都打不着,这样就完全失去了翻译的意义。所以,才有我在学生时代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时老师所教的翻译要做到信、达、雅的标准的出现。
要在翻译中实现我上面所说的这种转换过程,我觉得需要具备几种能力。首先,对原始语言有很高的造诣,具备准确理解语言的能力;第二,对原文所描述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当它涉及到具体的目标、原理、方法、过程、结果等等时,译者就必须具备同样的知识,如果你不知道,你就应该具备基本的建构的能力,能够利用原文提供的信息或是其它参考资料的信息建构起相应的体系以便辅助你去理解它;第三,用另外一种语言把前面理解了的或是建构起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译者对这种语言有完整的掌控能力,或叙事,或抒情,如此种种,让这些新的文字能在读者心中建立与原文一致的意象。
按我自己的上述理解,我觉得要做好一个翻译真的不容易,两种语言+一个专业,一个都不能少,另外还需要对两种语言的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有清楚的了解,否则你就常常不知道人家在讲什么,因为直接翻译的东西常常是不知所云的。
当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做翻译的时候,我们希望引入外来的翻译服务,这就出现了很好玩的事情,同样的一段话,你能看到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翻译结果。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不能说谁做的是对的、谁做的是错的,这只是他/她在这一个当下透过这段文字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理解、一种解读,透过这种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实,客观的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它们都是真实的,我们应当全部接纳它们,让它们如它们所是,做它们自己。
让我产生这些想法的就是下面的这段文字,它是关于ACOT的。ACOT是立锜科技的商标,是立锜科技在传统的COT架构基础上针对其缺陷进行改进以后形成的新的控制方法,它在保留COT高速瞬态响应特性的基础上新增了两种重要特性:全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和全负载范围内的工作频率稳定性;对拥有低等效串联电阻的电容作为输出电容的适应性。目前,ACOT架构的产品在立锜科技的产品组合中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可以满足很多应用的需求。
下面,我将首先给出英文的原文,然后给出一些试译者的中译稿,你将看到每一个版本的译稿都是活生生的,有的还是很有趣的,尤其是当你的背景就是一个电源工程师的时候,你能看到非本专业的人士是如何看待你的这个世界的,也许,有了这次经历,你对人的认识、对人的语言和行为的认识将多出一个新的向度,你的心胸将更将开阔,更能接受他人的不同。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把你的译文发给我,或是直接跟贴让大家都能看到,或许,如果你也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合作对象,让我们一起来享受翻译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