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在中国的几个工厂都是后端的封装测试厂。封装测厂投入少、风险小,属于半导体业内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英特尔的全球布局中,其晶圆厂除设在美国本土之外,只分布在以色列、爱尔兰两个国家,而其后端的封装测试则分布在劳动力比较充沛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和中国。前端工序是它的核心,不可能移到中国来的。
由美国、日本等33个国家参加的瓦森那协定里,由于半导体是军用和民用的两用产品,所以也在限制出口的名单上。“我们对中国的出口都要同美国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全球最大半导体制程设备公司——应用材料公司——董事长詹姆斯•摩根透露。
按照瓦森那协定,成员国每半年向秘书处提交一份关于出口许可证的报告,汇报它们批准或拒绝的项目。同时成员国每半年从秘书处得到三个级别的报告:一份是关于批准发放许可证的报告,包括控制清单上的号码、产品和技术的简单描述,批准的数量和接收国等;一份是内容相同的关于拒绝发放许可证的报告;一份是关于拒绝向敏感项目发放许可证的报告,列出打算接收的国家的名字。
早在2001年上半年,当时新上任的布什政府冻结了克林顿政府对两个电子束系统发放的出口许可,导致中芯国际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订货合同撤消。
全中国的PC厂差不多都在为英特尔打工。
也正是因为瓦森那协议的限制,造成台湾和内地的半导体产业差距。
虽然台湾在1974年才将半导体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由于台湾能够顺利从国际市场采购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很快,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就超过了内地。
就算是内地在此后投入巨资发展的908和909工程,也受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在设备、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的限制,华晶、华虹等到国际市场采购设备都先后遭遇到了瓦森那协定的限制。
内地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和半导体制造业同步开始,当时曾有上百家单位从事半导体设备研制和生产。但是这些设备制造业在跟踪、仿制一段时间后与国外距离逐渐拉大。而此后的908和909工程先后从国外引进生产线,在应用材料等外资公司的强势冲击下,原来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有90%先后倒闭。
根据专业调查公司iSuppli的统计显示,内地半导体设备市场96%以上被外国公司占有,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全是进口货,2003年国产设备的产值不到5亿元,所占市场的份额不到4%,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的也只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等少数几家。
应用材料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约10亿美元,占应用材料公司本财年全球销售收入的大约10%至15%,而其余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则被东京电子等公司瓜分完毕。
在美国和日本等半导体生产大国,其半导体设备制造业会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目前述没有出现。